12月14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洪文教授作客第四十六期金陵农科讲坛,分别作题为《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和《我国保护性耕作30年》的报告。讲坛由副院长黄俊主持。
报告会上,谢明勇首先围绕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研究、发酵果蔬产品的安全与功能评价以及果蔬益生菌发酵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我国传统果蔬加工的技术瓶颈,分享了构建果蔬益生菌发酵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思路,介绍了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安全性功效评价方法,并从产业角度,以新开发的新产品为例,分享了发酵果蔬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路径。
李洪文介绍了世界保护性耕作与亚洲保护性耕作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保护性耕作30年间所取得的成就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示了我国围绕保护性耕作研制成功的形制多样、适用于多类型应用场景的农机设备,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的高产高效新模式,为 “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可靠技术后盾。
黄俊对两位专家的精彩讲授表示感谢。他指出,谢明勇的报告充满了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关注,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对工程化建设菌体这一卡脖子核心技术开发与服务产业的重视,对加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对终端产品的看重,围绕益生菌发酵环境问题,开展了问题递进式的研究和次生问题拓展性的研究,给了我们全院科技工作者很大启示。李洪文的报告为我们展示了保护性耕作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报告涵盖了从理论探讨到政策规范,从概念论证到研究设计,从典型安全到结构应用等各个方面,既充满了国际视野,也有历史观点、系统思维、科学态度和实证精神,为我们全面理解保护性耕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与借鉴。
论坛开始前,谢明勇考察了我院农产品加工创新港,深入了解了我院健康食品自主研发情况。
专业所、地区所农业科技工作者,线上线下共500余人参加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