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近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网站链接https://service.most.gov.cn/kjjh_tztg_all/20250915/5742.html),为切实做好项目组织申报,现将我院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找方向、找问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找方法、找答案,开放式选拔、体系化培育战略价值突出、技术突破显著的颠覆性技术,对主流技术进行跨越式革新,对“无人区”进行开创性探索,抢先机、开赛道、占高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项目要求与布局
专项定位于探索型、培育型专项,不设项目或课题指南。
(一)基本要求
1.场景强。应用场景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或有潜力成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前瞻性场景,主要技术功能是场景技术体系的关键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
2.需求刚。拟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现实或潜在规模,且已有技术不能很好满足场景当前或未来发展的某些重要要求,甚至基本处于空白,即存在重要需求痛点。
3.路线深。属于理论突破的重要前沿技术或深度交叉新技术,解决需求痛点潜力极大,反颠覆门槛极高,瓦解已有技术的非对称优势极强。
4.功能独。技术功能相对完整且基本可自主发挥功能,不需要依附其他关键技术就能独立工作,或不需要进行复杂工程再造或对系统进行改造就能独立运行和使用。
(二)项目布局
1.重点领域。专项围绕集成电路与微纳系统、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科学仪器与新型实验系统、生命健康、能源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运载系统等重要领域,选拔和培育各类颠覆性技术,并聚焦若干战略赛道、高地进行集中布局,打造点线面体技术体系。
2.梯度布局。专项采取“探索”“前沿”“工程”“产业”梯度布局项目。“探索”技术即基础研究和技术原理探索取得重要进展,需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确定技术路线、研判技术优势的战略性极大、原创性极强的极早期项目。“前沿”技术即基础研究基本完成,需进行小试优化技术实现方式或实现条件的早期项目。“工程”技术即技术路线基本确定,需进行中试放大和工程化研发突破关键技术难点的中期项目。“产业”技术即技术已初步完成中试放大,需结合真实应用场景进行技术优化、验证的近期项目。
探索、前沿项目每期一般不超过1年,工程、产业项目每期一般不超过2年。
三、申报资格要求
1.申报单位条件。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科研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2.项目负责人条件。项目负责人无学历、职称、年龄限制,但应具有与项目任务要求相匹配的能力与精力。项目负责人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负责人。港澳地区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
3.限项要求。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在其他国家科技计划达到限项数量后仍可承担本专项项目,但同时承担本专项项目一般不超过一项。
四、我院申报工作安排
1.申报方式:相关单位提交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附件)word版及加盖院章扫描件发至邮箱jaaskycxmk@163.com。
2.对各单位报送的项目申报材料,我院采取一事一议、随报随办。
3.其他未尽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孙雨茜 付广青 025-84390063
附件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pdf
科研管理处
2025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