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2025年院科研基金项目启动会暨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结交流会

为扎实推进2026年度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并启动2025年院科研基金项目,10月15日,我院召开2025年院科研基金项目启动会暨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结交流会。副院长孙洪武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科研处相关负责人主持。

孙洪武以“播下信任的种子,共创科学的未来”为题发表讲话。他指出,本次获得资助的科研人员均是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是院所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与坚实底气。当前,农业科研正经历革命性变化,如同从“清晰的跑道”迈入“广阔无垠的原始森林”。院科研基金不仅仅是一笔项目经费,更是对未来的投资。如何有效提高资金绩效,孙洪武提出五点意见建议:一是要打破“旧标尺”,树立科研评价新导向。着力破除传统思维定式,建立以“贡献、思想、技术、效果”为核心的四维评价体系,推行“直接考核认定”与“小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推动科研评价实现从“数数量”到“看质量”的根本转变。二是放开“手脚”,激发原始创新活力。将实施“信任承诺制”,最大限度减少过程检查,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同时探索建立“失败案例库”,激励科研人员勇闯科研“无人区”。三是聚焦“投资于人”,赋能科学家成长。院基金强调“投资于人”的核心内涵,即投资科研人员的“探索权”“发展权”与“连接权”,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跨学科、跨团队的协作与资源整合。四是推动管理角色转变,强化服务与支撑他要求管理部门彻底转变角色,从“管理员”转变为贴心的“服务员”与专业的“合伙人”,全力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持。五是共建“创新雨林”,营造优良科研生态。他倡导营造开放、信任、包容的文化氛围,让青年学者敢于与前辈平等对话。最后,他寄语全院科研人员:要成为“心怀大我”的科学家,成为“自主自强”的创新者,成为这片“科研热土”的共建者。他期待该基金成为孕育重大成果与杰出科学家的沃土,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会上,科研管理处全面总结并汇报了我院“十四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情况,深入剖析了当前项目申报中存在的共性不足,并对2026年度的申报工作作出部署。针对申报中的普遍问题,我院将强化“个人—团队—研究所—院级”四级协同机制,通过精准培育、分类指导与优化资源配置等系统性举措,全面提升2026年基金项目的申报质量。会议还详细解读了2025年院科研基金的评审程序、专项设置、立项原则与立项情况。财务处主要负责同志就科研经费的规范、高效使用进行了专项政策解读。

资源所、里下河所、无锡分院等单位代表、团队负责人代表、科研管理人员代表、项目负责人代表围绕如何深入理解项目、基金项目申请准备、高质量完成目标及科研组织管理等方面分享了经验与心得。

科研处、财务处、各研究所负责人、科研管理人员、团队负责人代表及首批院基金立项项目负责人等约150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