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省科协、省科技厅主办的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江苏省主场活动上颁布了2023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涉及基础研究、土木水利交通建筑、化工新材料纺织、环境能源、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8个行业领域共62项,其中现代农业领域6项,我院3项成果入选!
本次遴选产生的行业十大科技进展成果代表性强,既有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创性发现,又有在生产实践中大显身手的应用性成果,全面反映了近年来江苏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我院成果占据全省现代农业领域“半壁江山”,充分体现了我院以优良多抗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服务支撑产业发展的担当,反映出我院在全省种业振兴工作中的支撑性作用。
1. 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主要完成人:王才林 张亚东 朱 镇 陈 涛 赵庆勇 赵 凌
成果简介: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是以南粳46、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代表的半糯型粳稻(俗称软米)品种,具备“柔、香、糯”的品质和高产、多抗等特征。先后有7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2024年国家主导品种; 2023年江苏省推广面积超过1300万亩,约占江苏水稻种植面积的40%。南粳系列品种的选育与应用,为长江中下游稻米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2. 抗赤霉病新品种扬麦33的培育与推广应用
完成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高德荣 程顺和 吕国锋 张 勇 别同德 吴宏亚 刘大同
成果简介:扬麦33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分子育种技术育成的高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双抗”高产小麦新品种。聚合了抗赤霉病基因Fhb1、Fhb5、Fhb-2DL、Fhb-4DS等,抗性与国际公认抗源苏麦3号相当;同时聚合了抗白粉病基因Pm21,对白粉病表现免疫。2023年6月盐城大丰136亩实收单产604公斤,创江苏省小麦百亩单产纪录,12月入选“首届中国南方馒头品种质量鉴评会” 优质南方馒头小麦品种,秋播种植面积达170万亩。研发的“以扬麦抗病基因为基础,聚合Fhb1等其它抗病基因,多组合、大群体选择,协同提高丰产性和抗赤性”的抗赤霉病育种策略,为解决小麦大面积高产与抗赤霉病协同提高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技术方案,为抗赤霉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材料支撑。
3. 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油菜种质创制与品种培育
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主要完成人:胡茂龙 郭 月 彭 琦 浦惠明 高建芹 龙卫华 付三雄
成果简介:本进展瞄准应用最广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利用诱变、定向筛选和基因聚合在国际上首次创制出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双突抗性优异油菜新种质,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新种质被36家单位引种应用,覆盖我国油菜主要产区;解析了抗性机理,并开发出功能标记;在国内首次实现抗除技术转让金额800万元;率先培育出我国首个抗除油菜宁R101、首个三系杂交油菜苏R001等品种5个,均转化应用;发表论文25篇,授权专利10件,品种权3件,知识产权收益累计金额1152.8万元。研究结果打破了国外专利垄断,有力推动了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